Monthly Archives: 10月 2014
川芎
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
本品爲重要的活血行氣藥,其特點是辛溫香竄,活血而兼能行氣開郁,中醫認爲它屬「血中氣藥」,「能通周身血脈」,又有「上行頭目,中開鬱結,下調經水」之譽,更長於止頭痛,古有「頭痛必用川芎」之說。
注意點:懷孕婦女及陰虛火旺者不宜用。
Read more杜仲
杜仲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的上品中藥,很多本草經典中都有「久服輕身耐老」的記載,所以,歷代醫家和民間百姓皆把杜仲作為延年益壽的珍品。中藥杜仲是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又有思僊、絲棉皮的別稱,味甘,性溫,入肝腎二經,因此,用以進補養生,肝腎不足之人,食之最為適宜。中醫認為,腎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若肝腎二經虧虛,則見腰脊疼痛或腿腳酸軟無力。杜仲能補益肝腎,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這就是肝腎不足之人選用杜仲進補養生的道理。
杜仲的主要成分包括杜仲膠、糖甙、生物鹼、果膠、脂肪、樹脂、有機酸、酮糖、醛糖和維生素C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杜仲對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泌尿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其保健益壽的功效,是通過對身體多系統(尤其是免疫、循環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進行調節的結果。比如,杜仲能夠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並具有與黨參、黃芪一樣的免疫促進功能,這就為中醫學關於杜仲功能益精氣、補肝腎、堅筋骨、壯腰脊的理論找到了現代科學依據。
Read more決明子
性涼,味甘苦,歸肝、大腸經。
本品功能有二,入肝而清肝明目,爲眼科要藥;入大腸而能潤腸通便。所以,一是與菊花、夏枯草、密蒙花等治肝熱目疾;二是與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等治肝虛目暗;三是單用泡茶以通便,並能降血壓降血脂。
功似夏枯草、決明子的中藥還有青箱子、密蒙花、穀精草、木賊草、熊膽、夜明砂等。
Read more山楂
性微溫,味甘、酸,歸脾、胃、肝經。
本品特點有三:一是消導食積,尤其擅長消化肉食積和乳食積滯。肉積常與青皮同用,乳積常與麥芽配伍;二是活血化瘀,婦科血瘀痛經及產後惡露不盡多用之,常與益母草並用;三是善治疝氣和睾丸腫痛,多與橘核、小茴香合用。另外,山楂又長於降血脂降血壓。
Read more菊花
性微寒,味甘、苦,歸肺、肝經。
其用有三:一是除風熱,以黃菊花清透疏風效力爲優,多用於外感風熱感冒;二是養肝明目,以白菊花功效爲佳,常與枸杞子配伍;三是解疔毒,以野菊花解毒的力量最強
Read more黃柏
鹿茸
鹿茸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雄體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入藥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以粗大、挺園、頂端豐滿、質嫩、毛細、皮色紅棕、油潤光亮者為佳。其味甘鹹,性溫,入肝腎二經,有壯腎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的功效,古代醫家認為鹿茸能「益氣強志,生齒不老」,或稱「久服耐老」,「為峻補命門真元之專藥」。凡精虧血虛,疲勞羸瘦,精神疲乏,未老先衰,腰膝酸痛,眩暈耳鳴,男子陽痿滑精不育,婦女子宮虛冷、崩漏帶下不孕,小兒發育不良,囟門不合,以及血細胞減少之人,服食鹿茸頗有進補養生之力。
鹿茸含有鹿茸精、硫酸軟骨素A、雌酮、大量的骨膠原、蛋白質以及鈣、磷、鎂等。近代藥理研究證實,鹿茸精所含的25種氨基酸是有效的全身滋補強壯劑,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機體的工作效力,改善睡眠及飲食,減少疲勞;又能使血中的紅細胞、血色素和網狀紅細胞增多,促進紅細胞再生,對血小板減少症和白細胞減少症,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所含的鈣、磷、鎂等無機鹽,對促進鈣的吸收、骨的生長發育以及增強心臟、肌肉的功能都有積極的作用,對衰弱的心臟有顯著的強心效果;其所含的鎂離子,更是延年益壽必不可少的物質。由於鹿茸是溫補之劑,凡需要長期服用本品的虛弱病人,最好借鑒南北朝雷斅的方法,用黃精自然汁浸兩晝夜,慮出切焙搗之,使之溫而不燥,既能滋陰又能壯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