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10月 2014

臟腑學說

臟腑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繫五體、五官九竅(眼、舌、口、鼻、耳、前陰、後陰)、五志等,連結成一個「五臟系統」的整體。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五臟:肝、心、脾、肺、腎。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阅读全文——共2023字

Read more

中醫術語

中醫名詞術語

陰陽 我國古代哲學理論,係古人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性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觀察 、歸納的總結。醫學中的陰陽學說則是古代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經驗相 結合的產物。即以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消長與轉化的觀點,說明人與自然 界的關係,並概括醫學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解剖方面:歸納人體臟腑 組織的屬性如《靈樞.壽天剛柔篇》:「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 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生理方 面:分析人體的生理機能。如《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 極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說明陰代表著物質的儲藏,是陽氣能量的 來源;陽代表機能活動,起著衛外而固守陰精的作用。?病理方面:闡明 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 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又如《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 ,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等等。?診斷方面:對病症 屬性歸類的總綱,把陽證與陰證作為總的鑑別要領。如《素問、陰陽應象 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治療方面:確定瀉其有餘 ,補其不足,調整陰陽相對平衡的原則。如《素問、至真要大論》:「寒 者熱之,熱者寒之」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病治陰,陰病治 陽。」等等。此外,藥物的性能、針灸的手法等,也有相應的陰陽屬性。 臨床上,就須注意證之陰陽與治之陰陽的關係。綜上說明,陰陽既是基礎 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總結臨床經驗的工具。但是,這個學說也只能 根據一些直覺的體驗對事物內部的相互關係作粗略的說明。

阅读全文——共278399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