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11月 2014

袪风剂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也。六者之中,风淫为首,故经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无常方,然致自风气也。又曰: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饮食,其热也则消肌肉。盖天地间唯风无所不入,人受之者,轻为感冒,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然必其真气先虚,营卫空疏,然后外邪乘虚而入,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

1、小续命汤 (《千金》)

主治: 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蹇涩,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阅读全文——共2426字

Read more

祛寒剂

寒中于表宜汗,寒中于里宜温,盖人之一身,以阳气为主。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寒者,阴惨肃杀之气也,阴盛则阳衰,迨至阳竭阴绝则 死矣。仲景著书,先从伤寒以立论,诚欲以寒病为纲,而明其例也。其在三阳者,则用桂、麻、柴、葛之辛温以散之;其在三阴者,非假姜、附、桂、萸之辛热,参、术、甘草之甘温,则无以祛其阴冷之邪,而复其若天与日之元阳也。诸伤寒湿者,皆视此为治矣。

1、理中汤 (仲景)

主治: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蛔;及感寒霍乱。

阅读全文——共1872字

Read more

润燥剂

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乃肺与大肠阳明燥金之气也。金为生水之源,寒水生化之源绝,不能溉灌周身、荣养百骸,故枯槁而无润泽也。或因汗下亡津,或因房劳虚竭,或因服饵金石,或因浓酒厚味,皆能助狂火而损真阴也。燥在外则皮肤皱揭,在内则津少烦渴,在上则咽焦鼻干,在下则肠枯便秘,在手足则痿弱无力,在脉则细涩而微,皆阴血为火热所伤也。治宜甘寒滋润之剂,甘能生血,寒能胜热,润能去燥,使金旺而水生,则火平而燥退矣。

1、炙甘草汤 (仲景)

主治: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及肺痿,咳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阅读全文——共1173字

Read more

咳病治在肺胃

肺系疾病是普遍存在的常见病,发生率逐年增高,缠绵反覆,较难根治。因此,对其证治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素问.咳论》篇关于咳嗽与肺胃相关的理论,对于指导肺系疾病的辨证施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说明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而咳嗽与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这对肺系疾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肺胃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咳病的成因与肺胃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咳论》篇论述了咳的病因病机,咳嗽的成因有二,一是外感寒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内传于肺。二是寒饮停聚,“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咳属于肺脏之本病,咳的病机为肺胃之寒与外邪相合而致,明确指出了咳嗽与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是对咳嗽与肺胃相关病机的高度概括。清代张璐《张氏医通.诸气门》亦云:“歧伯虽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其所重全在肺胃,而尤重在外内合邪四字。”

阅读全文——共2008字

Read more

洗澡的学问

洗澡

对于都市人来说,洗澡已成为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特别是冬天来了,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降雪。在寒冷的冬天洗个热水澡,那种暖洋洋的感觉令人惬意,身上的灰尘和污垢也一扫而空。但洗澡这个日常小行为,已不仅仅是清洁身体那么简单。一些必须注意的洗澡细节,水温、时间需要掌握好,否则恐影响到个人身体健康。

以下6个洗澡小习惯,最好放弃,不然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

阅读全文——共1156字

Read more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