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汉语拼音 bai zhu
药物配伍 1.《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2.配人参:健脾生血;配麻黄:发汗解表;散寒祛湿;配桂枝:利水渗湿;配黄苓:清热燥湿;配枳实:消痞健脾。
药性 味苦;甘;性温
Read more汉语拼音 bai zhu
药物配伍 1.《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2.配人参:健脾生血;配麻黄:发汗解表;散寒祛湿;配桂枝:利水渗湿;配黄苓:清热燥湿;配枳实:消痞健脾。
药性 味苦;甘;性温
Read more药物配伍 1.配苍术,共奏燥湿运脾之功。对有湿,有滞,有积适宜。 2.配黄芩,一温一寒,辛开苦降,既化湿又清热,湿除火降,则清气得升而浊气得降,气机得调而诸症自止。 3.配杏仁,下气定喘,用于痰湿内蕴,兼感外邪,气逆咳喘宜适用。 4.配贝母,止咳开郁,消食去胀,专治气郁痰阻症。 5.配郁金,顺气开郁,疏泄肝气,并能活血破瘀,止痛,对肝郁气逆,腹满胀痛有效。 6.配枳实,散满消痞,可治胃腑实邪积滞,腹满胀痛,大便不畅等症。 7.配干姜,可治中焦气机壅滞所致之脘腹冷痛胀满,消化不良,时作疼痛,呕逆泄泻。
Read more药物配伍 1.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配大黄,清热通便。
药性 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 归肺;肝经
Read more【别名】 六神曲、六曲
【药理作用】 含多量酵母菌和B族维生素。干酵母菌中也含多种B族维生素,故本品具有B族维生素样作用,如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机能等。
【炮制】 炒神曲:取麸皮撒匀于热锅内,俟起烟,将神曲倒入,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或不加麸皮,炒至黄色亦可。焦神曲:取神曲置锅内炒至外表呈焦黑色, 内部焦黄色,取出,略喷些清水,放凉。
Read more本证常见于风温、春温、暑温、伏暑、秋燥以及湿温化火化燥的过程中,而以暑温病中最为多见。
病机 本证常见于风温、春温、暑温、伏暑、秋燥以及湿温化火化燥的过程中,而以暑温病中最为多见。证属虚实兼杂,实者邪热未迟,虚者气津耗伤,病位以阳明为主。
体征 身热面赤,心烦口渴,汗出较多,或汗出不止,神疲倦怠,纳谷不馨,气短喘息,或气急鼻煽,背微恶寒,溺短少而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洪大而芤,若津气耗伤过甚者,则见身热退而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等欲脱之侯。
Read more儿脾胃食滞之证,常因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或过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食物所致,乳食不化,停滞胃脘,影响胃腑受纳、腐熟及脾气运化输布功能,以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本证病位在脾胃,多属标实之证
病机:
小儿脾胃食滞之证,常因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或过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食物所致,乳食不化,停滞胃脘,影响胃腑受纳、腐熟及脾气运化输布功能,以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本证病位在脾胃,多属标实之证。常出现于积滞、泄泻、呕吐、腹痛、疳证等疾病中。
Read more小儿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冬春两季发病最多,其中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
中医认为,肺炎属于外感咳喘范围,主要由六淫外邪引起,其中以风热、风寒、热毒为主。外邪犯肺引起肺气不能肃降,而发咳喘。如果肺炎在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导致迁延性肺炎,以致长期咳嗽、气喘,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因此小儿肺炎必须及时治疗。下面按中医常见的几个证型分别介绍几种治法:
风寒闭肺型症状为咳嗽,呼吸急促,发热不高,无汗,恶寒,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治宜祛风散寒,止咳定喘。药用麻黄2 克、杏仁10克、葶苈子5克、前胡10克、桔梗5克、芦根10克、莱菔子 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30~50毫升。
Read more便秘是由于津血不足引起的大便秘结,通常是通过滑润肠道而治疗便秘
含油脂较多的种子、桃仁一类的药物,如麻仁、郁李仁、杏仁为主,再加上可以泻下的大黄、芒硝,以及理气的枳实、厚朴等来相配,就会事半功倍,充分的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方剂:大黄200克、枳实3枚、厚朴100克、麻仁100克、杏仁100克、白芍100克,炼制成大蜜丸,每次1~2丸,日服二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