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11月 2014

甘薯

甘薯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惠的营养保健食品,尤以胡萝卜素含量极为丰富,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甘薯中含有一种由胶原和粘液多糖类物质组成的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粘蛋白,这种粘蛋白有助于保持心血管壁的弹性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呼吸、消化系统以及关节腔、浆膜腔也有很好的润滑作用。甘薯还有一个特点是它属于“生理碱性”的食物,富含钾、钠等元素,而米、面、肉、蛋等都属“生理酸性”食物。因此,甘薯同这些食物共同食用,有助于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甘薯中丰富的植物纤维素能增加粪便体积,而且吸水性好,可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阅读全文——共916字

Read more

油菜

油菜,又名芸苔、苔菜、油菜心,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因其子能榨油而得名。它质地脆嫩,略带甜味且营养丰富。油菜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是白菜的1倍多,钙、铁及维生素的含量亦大大高于白菜。油菜气味辛凉,入肝、脾经,具有散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

油菜籽即油菜的种子,性味辛温,可消肿解毒,润燥通便,止血杀虫。油菜籽榨出的油透亮清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植物油,俗称香油,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利于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

【应用实例】

阅读全文——共434字

Read more

芹菜

芹菜为伞形科植物旱芹的全草,因其浓香,又叫香芹,入药又称“药芹”。芹菜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碱,具有降压安神的作用。另据医学研究发现,芹菜中含有芫荽碱、甘露醇等物质,有强烈的芳香及辛味,能提神健脑、润肺止咳、醒胃健脾、增进食欲;由于它富含有铁、钙等矿物质,故孕妇、缺铁性贫血及肝病患者常食大有裨益。

中医学认为,芹菜性味甘、微苦、凉,入肝、胃二经。具有平肝凉血、清热利湿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芹菜叶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比茎多,因此在食用时不应择茎弃叶,为去掉芹菜叶的苦味,可以用开水烫一下再用。

阅读全文——共859字

Read more

韭菜

韭菜别名起阳草、懒人菜。色、香、味俱佳的韭菜,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一来它是调味的佳品,二来它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简中,就曾经提到韭菜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韭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增强肠胃蠕动,对预防肠癌有积极作用。而且韭菜中含有的挥发性精油及含硫化合物更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食用韭菜对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颇有好处。

中医学认为,韭菜性味辛、甘、温,生食活血、散血,熟食可和中下气、补肾益阳、健胃提神、调和脏腑、理气降逆、暖胃除湿、解毒。韭菜籽更为壮阳的最佳选择。

阅读全文——共964字

Read more

菠菜

菠菜

菠菜,也叫菠薐菜。它营养丰富,其维生素的含量在叶菜中名列前茅。菠菜中维生素C含量是西红柿的1倍,胡萝卜素的含量是大白菜的40倍。因此阿拉伯人把菠菜称为“蔬中之王”。近代医学认为菠菜中含有的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丰富的维生素K含量,也具有止血、凝血功能。此外,菠菜中所含维生素B1和B2,也与人体血液有关。民间多用服食菠菜补血,以为是菠菜中铁的作用,其实它不易被人体吸收,起作用的是菠菜中的丰富维生素。中医学认为,菠菜性味甘凉、滑利,具养血止血、下气润燥之功。尤宜老人或久病体虚便秘者服食。

阅读全文——共584字

Read more

白菜

白菜是我国北方冬季的主要食用菜。它不仅菜质鲜嫩,清爽适口,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它所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使肠胃蠕动,缩短大便在人体内滞留的时间,吸附肠内的致癌和有毒物质,保持大便通畅,可预防习惯性便秘和防止直肠癌的发生。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使得常食白菜能促进细胞间质形成,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能促进伤口愈合,促进抗体形成,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人体抵抗力,并能促进人体对铁质的吸收。因此,白菜也是贫血患者的良蔬。

中医学认为,白菜性平味甘,无毒。有消痰止咳、清肺热、通利胃肠、解毒醒酒、消食下气、和中、利大小便等功效。民谚有云:“白菜豆腐保平安”即是对白菜食疗作用的赞美。

阅读全文——共537字

Read more

饮食宜忌

与病相宜的食之有益,与身有害的应该禁忌。中医学尤其重视饮食宜忌,在临床中也确有实际意义。现举例如下:

(1)高热汗出、伤津耗液,宜选清凉、有滋润作用的瓜果饮料或食品。西瓜、蔗汁、梨汁、藕汁、荸荠汁或其他果汁,直至饮用酸梅汤、冰汽水、冰牛奶等,既可清热,又可养液。西瓜曾被誉为“天生白虎汤”,而高热口渴津伤时,吴鞠通以“雪梨浆沃之”。这些都是较好的方法。

(2)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人;久痨阴虚、骨蒸盗汗的肺结核病人;头晕、耳鸣、腰痛、低热的慢性尿路感染病人,至今还沿用雪羹汤(荸荠、海蜇)、“白鸭、乌骨鸡”和“冰糖清炖银耳”、梨浆粥等来治疗。

阅读全文——共915字

Read more

杂病

痃癖

古病名。“痃”与“癖”是两种证候,但习惯上通称为“痃癖”。“痃”是形容脐的两旁有条状筋块扛起,状如弓弦,大小不一,或痛或不痛;“癖”是指潜匿于两胁之间的积块,平时寻摸不见,痛时摸之才觉有物。前人分为食癖、饮癖、寒癖、痰癖、血癖等多种,其病因多由于饮食失节、脾胃受伤、寒痰结聚,气血搏结而成。

阅读全文——共30290字

Read more
1 23 24 25 26 2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