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12月 2014

馬鈴薯的神效

作者:馬悅淩

註:大陸稱「土豆」,台灣稱「馬鈴薯」

我從小就患有鼻中隔偏曲,但並沒有明顯的不適,就沒有管它。後來發現鼻子通氣越來越差了,特別是晚上只能朝左側睡,右側睡就不通氣,只好用嘴呼吸,而每天早晨醒來後口乾舌燥,嗓子特別難受,我知道是鼻中隔的偏曲慢慢加重了,已堵住了一側的鼻腔,而當時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手術矯正。

阅读全文——共5220字

Read more

哮喘的預防及治療

作者:馬悅凌

哮喘的直接原因就是腎虛、腎寒,而哮喘的誘發因素與寒涼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哮喘的預防和治療的重點就應放在用食療補血、補腎,及避免受涼,避免吃寒涼的食物上。我還發現感冒後常用抗生素的孩子容易患哮喘,按摩過度的孩子也容易發哮喘。

有一次,一位5歲的男孩,因吹空調受涼感冒發熱,我教他媽媽給孩子喝蔥、薑、紅糖水加按摩治療發熱。方法是先喝了蔥、薑、紅糖水後搓孩子的腳心,把熱往腳下引,把孩子的腳搓熱了,然後再搓孩子的小腿,上、下來回搓,把小腿搓熱後,再搓孩子的小手、膀子、後背,最後將孩子的兩隻小耳朵搓搓熱,再搓搓孩子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家長在幫孩子按摩時不可太用勁,輕輕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要著急,一邊搓一邊讓孩子多喝些溫開水。如果還持續發燒可用溫水給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膚擦紅、熱,給孩子的身體散熱。如果孩子還是手腳發涼,說明孩子受寒較重,可連續給孩子多喝幾次生薑紅糖蔥白水,這樣處理後,孩子多半都能降溫。

阅读全文——共1661字

Read more

口臭、牙齦炎

《內經‧靈樞經》第十篇的〈經脈篇〉有介紹人體十二條經脈,上牙齦是足陽明胃經,下牙齦是手陽明大腸經,所以我們的上下牙齦分屬胃和大腸。因此口臭與牙周病的形成,肯定與我們的腸胃系統有關。

成因與症狀

口臭肯定與腸胃有絕對的關係,早在《內經》時代就說「胃不和則口臭,胃和則口淡」,胃不和就是腸胃不舒服,胃和就是腸胃消化系統功能正常,口淡就是沒有異味。前一節我們已提到在《內經》時代有牙周病的介紹,只是名稱不一樣。有牙周病的人,早上起來刷牙就會流血,平常口中會有特殊的味道。

阅读全文——共1151字

Read more

鼻子的疾病

中醫說:「肺開竅在鼻。」所謂「心肺有病,鼻為之不利」,所以看鼻子的毛病不是單純的從鼻子、鼻腔,要從心肺看。

鼻腔黏膜、口腔黏膜、眼睛的角膜、結膜,所有人體裡面的膜都是在保護人體器官的,如果動不動就洗鼻子,就沒有保護膜了,引起感染的機會也特別多,很可能演變為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慢性喉頭炎,一拖就拖幾十年。不要動不動就洗,這是不好的習慣。

 

阅读全文——共2368字

Read more

咳嗽的食療與按摩

作者:馬悅凌

咳嗽對西醫來講僅僅是一個症狀。許多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支氣管擴張、肺炎、咽喉炎等均可能會有咳嗽現象,治療上主要是消炎、止咳。

中醫認為咳嗽雖然是肺臟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但自古就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之說,指出咳嗽不僅為肺臟疾病的表現,其他臟腑有病累及肺時,也可發生咳嗽。

阅读全文——共3048字

Read more

補肺氣

一個比較安全的補肺氣方法:用少量的黃芪、黨參來燉雞湯,更重要的是要吃足主食。主食是脾肺之氣最主要的「生產者」。一個吃足主食的70多歲的老太太,她的脈象要比節食的年輕人強壯有力得多,因為許多節食的人脈象往往都弱得幾近於無。所以,要補氣,首先得吃足主食,再根據個人體質經常喝些雞湯、蹄筋湯之類的滋補品,肺氣足,頸椎周圍束縛它的氣就足,自然不容易出現頸椎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知識的普及,大家開始注意給身體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忙著喝牛奶、吃雞蛋、吃水果、吃魚蝦,而米飯、麵條、玉米等主食的重要性卻往往被大家忽視。這樣的飲食習慣,怎麼能不導致脾肺氣虧?脾肺氣虧,頸椎就容易出問題。頸椎出問題後再用按摩丶理療、針灸、推拿等方法刺激頸椎部位,強行調動人體別處的氣到頸椎處去,當然治療後往往當時會有一些改善,但如果人的飲食習慣不改,人體沒有充足的氣供應,終究頸椎病無法斷根,並會經常復發。

阅读全文——共395字

Read mor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