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1月 2015

腎結石-自我檢測

一般來說,尿次、尿量會受到飲水量、溫度、出汗和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個體差異很明顯。健康成人日間排尿4-6次,夜間0-1次,全日總排尿量約1.5-2升,尿色淡黃透明。

一、小便泡沫多嗎?

  觀察小便泡沫基本上須三十分鐘,而且不能以早晨第一次尿液為基準,若是泡沫維持一段時間,情形仍然如此,則須反觀自己是否最近多吃了肉類或工作壓力大又或者是有睡眠障礙,心情不佳等等;若沒有以上情形,則須到附近檢驗所或西醫診所做驗尿的動作。若是三十分鐘消失的話,小便泡沫則是一種良性的表現。小便混濁且泡沫多,有可能是有蛋白尿的現象,但是一般正常人也可能會有少量的蛋白尿產生,每天約一百到一百五毫克以內。尿中蛋白尿的產生可能跟急性發燒、腹部急症、嚴重貧血、過度運動等等有關,長時間的產生則跟腎臟功能損傷有關。

阅读全文——共751字

Read more

談腎結石

【前言】

  腎結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一般見多發生在中壯年,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可藉由病患之病史如腰酸、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血尿、發燒、頻尿、小便困難甚至造成陰囊疼痛。理學檢查如輕敲腰部有明顯疼痛。結石對腎臟的危害主要在阻塞尿路,引起感染,並對尿路粘膜直接損害,導致腎功能減退。腎結石是腎臟重要的常見病,其發生率與地理環境、生活習慣、水質和人種等因素有關。腎結石的典型表現為疼痛與血尿。疼痛多為陣發性,位腰部或下腹部,並且血尿常在疼痛後出現。X光檢查大多能見結石及其位置,具有診斷價值。

  體內形成石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只產生一大顆的,一種是小小的很多粒。為何有這樣的差別研究上還不清楚,不過可以知道的是,專門生產大的是要用長一點時間,專門生產小的復發時間會較快。還有大結石經過碎石之後,大部分可以排出體外,可是會有一些殘留體內的,這些小小的粉狀結石會成為結石的晶母,所以再復發時數量會增加。

阅读全文——共895字

Read more

談口臭

口臭是指口裡發出難聞的氣味,這不但表示身體健康起了變化,也會影響人際關係。只有身受其害的人,才知道這種說不出的痛苦,因為不但自覺難受,還要隨時與人保持距離。

許多造成口腔過於乾燥的因素,都會誘發口臭。例如睡覺時唾液分泌減少,甚至張口呼吸,口腔更形乾燥;年紀大的人,口水較少;還有某些藥物,也會引起唾液腺分泌減少。這些均易造成口腔內細菌的發酵與食物殘渣的敗壞。像是蛀牙、牙周病、口舌生瘡等局部性病理因素,之所以造成口臭,也是同樣的道理。

至於全身性的因素,例如酒精引起腸內微生物的變性所發出的臭氣、特殊食物代謝後所排出的氣體,還是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肺膿瘍、鼻竇炎)、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消化不良)均可能導致口臭。至於糖尿病病人或肝、腎有問題的人,口腔常常也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因此,造成口臭的原因,不管是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局部的或全身的,相當複雜,必須探究本源,才是治本之道。

阅读全文——共902字

Read more

中醫保健之道

飲水的清潔,食物上農藥、重金屬、有機物的殘留,都是我們現代人必須面臨的問題,實在不容忽視。我們不僅期望活到老,更要活的好,所以如何妥善的養生保健就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一)肝臟代謝功能失調~農藥的殘留、生活起居不定、熬夜及菸酒辛辣的刺激等,對肝臟長期下來造成莫大的傷害,引起代謝、解毒功能的障礙。所以現代有這麼多罹患肝臟病變,甚而死於肝癌。茲就肝功能異常、GOT、GPT過高、肝脂肪、肝代謝功能差引起之黑色素沉澱、黑斑、肝斑或食慾不振,易疲勞倦怠、口乾口苦口臭、皮膚搔癢起疹等症狀。可用加味養肝丸、茵陳蒿、龍膽瀉肝湯促進肝臟代謝、解毒、瀉肝火之功能,肝以瀉為補,瀉之即所以補之。

阅读全文——共997字

Read more

預防癌症

【癌症的主因】:超级中毒+组织缺氧+忧伤

就超级中毒而言,例如吃入含重金属食品,因为重金属太重,血液搬不动,就留在组织中,而细胞遇到入侵的外来物,就会扭曲地团团围住而形成肿瘤癌症!

癌细胞就是扭扭曲曲皱皱缩缩的细胞,借由:

阅读全文——共1077字

Read more

癌症中醫觀

就傳統醫學理論而言,癌瘤的發病機理可歸納為下列幾項:

(一)氣滯血瘀:氣血是人體生理功能的一種表現,如果某種因素,引起氣的功能失調,出現氣鬱、氣滯、氣聚等,日久必然導致血瘀,積久則成塊。故古書《三因方》說:『氣血凝滯,結癭瘤』,《醫林改錯》則說:『肚腹結塊必有形之血』。

(二)痰結濕聚:如古代名醫朱丹溪所說:『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高錦庭所說:『癌瘤者,非陰陽正氣所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蓋津液不化,與邪火熬灼,凝結為痰,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

阅读全文——共848字

Read more

食积(儿科)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故前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后《活幼心书》和《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了“积证”和“积滞”的病名。

阅读全文——共1161字

Read more
1 14 15 16 17 18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