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2月 2015

男韭女藕

男韭女藕

民间养生俗谚:“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男性与女性因生理特点不同,归结出各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养生方式。男多肾阳虚,宜多吃韭菜温肾补阳;女多阴血虚,宜多食莲藕增血散瘀,可滋补养生,更能益气生津,达到温补清脾的功效。

虽然所有食材皆有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和功效,但还是需要依照个人身体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挑选适宜的最佳食材。以下就韭菜和莲藕分述之。

阅读全文——共943字

Read more

修齡要指

四時調攝

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節情欲,以葆生生之氣。少飲酒以防逆上之火。肝旺脾衰,減酸增甘。肝藏魂,性仁,屬木,味酸,形如懸匏。有七葉,少近 心,左三葉,右四葉。著於內者為筋,見於外者為爪。以目為戶,以膽為腑。故食辛多則傷肝。治肝用噓字導引。以兩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緩緩,身左右各三遍。 又可正坐,兩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瓦斯,不令病作。

一春早暮,須念念為之。不可懈惰使一暴十寒,方有成效。

阅读全文——共11460字

Read more

養生詠玄集

夫詠玄者,乃詠玄中深奧也。窈冥取理,恍惚求真。撮眾妙之英華,採群經之要會。言上直而義正,道入重玄;旨似遠而意明,風存上祖。引龍虎同歸之躁 競,顯玄牝絕利之玄微。直示指歸,立成妙用。正演開遮之說,明分去就之元。回玄包羅,升沉浩渺。故使下士撫掌,上士勤行。克成於神氣全真,冀泯于根塵妄 照。誠知珠玉兮何重,性命兮何輕。寧不窮解分息動之玄,而縱流光走魄之逝。深可悲哉﹗此詠玄詩實長生度世之法要也。至如玄元帝之靈篆,常秘枕中;淮南王之 神方,密藏肘後。蓋上聖所遵所重乎至言也。學人值遇,宜須秘慎,深自惜焉。

阅读全文——共13734字

Read more

養生秘錄

玉溪子丹房語錄

心凝曰神,凝神歸氣以煉丹。情複乎性,複性歸根以養命。還丹之本,鉛汞而已。元精為命之根,寶元精而真鉛自生。元神乃性之宗,嗇元精而真汞自產。是 知固精以養氣,固氣以養神。鉛汞有時而相投,駐息綿綿而成火候。真氣無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若真鉛走而真汞枯,元神散而元精竭。欲求返還,不亦難 乎?非遇志人,勿輕傳授。保而重之,秘之。

口訣

阅读全文——共11970字

Read more

修真秘錄

食宜篇

思仙問曰︰夫修養之士,何物所宜食之充飢得不傷損矣?真人曰︰酸鹹甘苦,食之各歸其時,春夏秋冬,順之勿逆其臟。所食大過,成疾亦深,節戒作,方延益無限。其傷損之事,前已具言。延益之宜,今為子說。無令說略,子宜志之。

八素云︰春宜食辛(辛能散也),夏宜食鹹(鹹能潤也),長夏宜食酸(酸能收也),秋宜食苦(苦能堅也),冬宜食甘肥(甘能緩中而長肌肉,肥能密理而補中)。皆益五臟而散邪氣矣。此四時之味,隨所宜加之食,皆能益臟而除于邪,養生之道,可不移矣。

阅读全文——共3660字

Read more

保生要錄

嘗聞松有千歲之固,雪無一時之堅。若植松于腐壤,不期月而必蠹;藏雪於陰山,雖累年而不消。違其性則堅者脆,順其理則促者延。物情既爾,人理豈殊? 然則所謂調攝之術者,又可忽乎?臣竊覽前人所撰保生之書,往往拘忌大多,節目大繁,行者難之,在於崇貴,尤不易為。臣少也多病,留心養生,研究既久,編次 雲就。其術簡易,乘間可行。先欲固其正氣,次欲調其肢體,至於衣服、居處、藥餌之方,蔬果、禽魚之性,有益者必錄,無補者不書。古方有誤者,重明;俗用或 乖者,必正。目之曰《保生要錄》。雖無裨于聞道,粗有資于衛生。冒昧上獻,伏深戰灼。蒲虔貫謹序。

阅读全文——共3522字

Read more

養性延命錄

明 胡文煥

教誡篇第一

《神農經》曰︰食穀者智慧聰明,食石者肥澤不老(謂煉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氣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殺。是故食藥者,與天相翼日月並列。《混 元道經》曰︰榖神不死(河上公曰︰榖,養也,能養神則不死。神為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臟盡傷則五神去),是謂玄牝(言不 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地,天於人為鼻;牝,地也,地於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清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 也,出入人鼻與天通,故鼻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滯,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於口與地通,故口為牝 也)。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根,原也。言鼻口之門,乃是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綿綿若存(鼻口呼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複,若無有也),用之不勤 (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混元道德經》曰︰出生(謂情欲出於五內。魂定魄靜,故生也)入死(謂情欲入於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類,各十有三,謂之九竅而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 是)。人之生也,動皆之死地十有三(人欲求生動作,反之十有三之死地)。夫何故?以其求生之濃也(所以動之死地者,以其求生之活之太濃也。遠道反天,妄行 失紀)。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以其不犯上十有三之死地也)。

阅读全文——共12640字

Read mor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