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Read more(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Read more神农本草经 清 孙星衍 公元1644-1911年
邵序
《记》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康成曰∶慎物齐也。孔冲远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康成《周礼注》亦曰∶五药,草、木、虫、石、谷也。其治合之齐,则存乎神农子仪之术,是《礼记》注所谓慎物齐者,犹言治合之齐,指本草诸书而言也。冲远既引旧说,复疑其非郑义过矣。《汉书》引本草方术而《艺文志》缺载,贾公彦引《中经簿》,有《子仪本草经》一卷,不言出于神农。至隋《经籍志》,始载《神农本草经》三卷,与今分上、中、下三品者相合,当属汉以来旧本。《隋志》又载雷公《本草集注》四卷,《蔡邕本草》七卷,今俱不传。自《别录》以后,累有损益升降,随时条记,或传合本文,不相别白。据陆元朗《经典释文》所引,则经文与名医所附益者,合并为一,其来旧矣。孙君伯渊偕其从子因《大观本草》黑白字书,厘正《神农本经》三卷,又据《太平御览》引《经》云∶生山谷生川泽者,定为本文,其有预章、朱崖、常山、奉高,郡县名者,定为后人羼入。释《本草》者,以吴普本为最古,散见于诸书征引者,缀集之以补《大观》本所未备,疏通古义,系以考证,非澹雅之才,沉郁之思,未易为此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