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2月 2015

内科-腹痛

胃脘以下,恥骨以上範圍發生疼痛。腹內臟腑及通過腹部的經脈很多,因此本並臨床極為常見。

病因主要為外邪、飲食、情志或陽虛臟寒等因素,使腹部臟腑經脈受病,導致氣機鬱滯,絡脈痺阻,或絡脈失於溫養,氣血運行無力,遂成各種類型的腹痛。

辨證須注意辨緩急,明痛性,察脈象,分部位以辨清寒、熱、虛、實以及在氣、在血六各方面。六者之中又以虛實為綱。

阅读全文——共666字

Read more

内科-便秘

糞便在體內滯留過久,排便周期延長,糞質乾結,排出艱難。

便秘的產生,總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亦與脾胃肝腎有密切關係。實者,多係燥熱與氣滯;虛者,有氣虛、血虛、陽虛(冷秘)之別。虛實之間往往挾雜相混。治療雖以通下為原則,但決不可單純用瀉下之藥,必究其寒熱虛實區別論治。

飲食的清淡、心情舒暢等,對本病之防與治,皆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阅读全文——共976字

Read more

内科-痢疾

痢疾以腹痛、裡急後重、瀉下赤白黏液膿血為基本特徵。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節多見。發病機理乃病邪與氣血相搏於腸道,以致腸中脂膜與血絡受損,腐敗化為膿血或赤白色黏凍,遂成痢疾。

痢疾的分類繁多,一般以濕熱痢為常見。疫毒痢雖不常見,但病勢急驟,病情凶險,尤須及早圖治。噤口痢由濕熱疫毒上攻或胃虛氣逆所致,亦屬危急之證。

治療痢疾,應依其證候寒熱虛實而定。不可忽視顧護胃氣。

阅读全文——共793字

Read more

内科-泄瀉

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溏,甚或瀉物如水樣,多伴有腸鳴、腹痛、腹脹。無裡急後重及便帶膿血,與痢疾不同。

泄瀉的病變,主要在脾胃大小腸,亦與肝腎有關,主要病理因素為濕,發病關鍵在於脾虛濕盛。以脾失健運更為重要,因脾運不健,導致小腸之受盛、大腸之傳導失職,則水反為濕,穀反為滯,清濁不分,合污而下,故成泄瀉。

辨證首當分清虛實寒熱,急性暴瀉多屬熱證或實證;慢性久瀉多屬虛證或寒證。虛實寒熱之間,常有兼挾或轉化。治療總以運脾祛濕為主。治療過程中,還須注意飲食、情志、保暖及休息。

阅读全文——共681字

Read more

内科-嘔吐

胃氣上逆,迫使胃內容物從口吐出的病證。 可出現在許多疾病過程中,臨場辨證以虛實為綱。急性嘔吐多以外邪犯胃或飲食停滯為主,屬實證。但肝氣犯胃之嘔吐,可以突然發病,也可反覆發作。慢性嘔吐則以脾胃氣虛,脾胃陽虛及胃陰不足為多,屬虛證。虛實之間可以轉化或兼挾。

一般暴病嘔吐多屬邪實,治宜袪邪為主。久病嘔吐多屬正虛,治宜扶正為主。一般來說,實證易治,虛證及虛實夾雜者,病程長,且反覆發作,較為難治。

阅读全文——共700字

Read more

内科-胃脘痛

俗稱心口痛,上腹部近心窩岐骨陷處發生疼痛的病症。

引起胃痛原因雖多,但其病理機制,主要在於胃氣失於和降、氣機鬱滯不通;或胃絡失於滋養,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前者多為實證,後者多係虛證。

胃痛的辨證,首當分清虛實、寒熱及在氣、在血等方面。

阅读全文——共825字

Read more

内科-自汗盜汗

不因天暑、衣厚、勞作而白晝時時汗出者,動輒益甚,稱為自汗。寐中出汗,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亦稱寢汗。

自汗,盜汗應著重與脫汗、戰汗相鑒別。脫汗發生於疾病危重之時,大汗淋漓,肢厥脈微;戰汗發生於熱病過程中,先戰慄,後汗出,為正邪交爭之象。

自汗,盜汗以屬虛者居多,自汗多由氣虛不固,盜汗多因陰虛內熱。由邪熱鬱蒸所致者,則屬實證。

阅读全文——共742字

Read more
1 17 18 19 20 2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