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3月 2015

夏傷於暑大意

夏傷於暑大意

夏傷於暑者,謂季夏、小暑、大暑之令,傷於暑也。其時天暑地熱,人在其中,感之皆稱暑病。夫暑邪襲人,有傷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風、暑溫、暑 咳、暑瘵之異。傷暑者,靜而得之為傷陰暑,動而得之為傷陽暑。冒暑者,較傷暑為輕,不過邪冒肌表而已。中暑者,即中 也,忽然卒倒,如中風狀。暑風者,須臾昏倒,手足遂抽。暑溫者,較陽暑略為輕可。暑咳者,暑熱襲肺而咳逆。暑瘵者,暑熱劫絡而吐血。又有霍亂之証,因暑氣 夾風、寒、濕、食擾亂於中。痧氣之証,因南方體弱,偶犯沙穢之氣。穢濁之証,因暑氣夾穢而襲人,即俗稱為齷齪也。此皆季夏由暑氣所傷之証也。更有春末夏初 之疰夏,孟夏之熱病,仲夏之霉濕,亦當論治。蓋疰夏者,因時令之火為病。熱病者,因冬時之伏氣為病。霉濕者,入霉之後,梅雨淫淋,感其雨濕之氣為病。斯三 者,附論于茲,則夏令之病,皆全備矣。

阅读全文——共11957字

Read more

盐水泡脚治百病

一、盐水泡脚可以治脚气盐水泡脚治脚气,这是因为食盐有很好的杀毒除菌功效,而把食盐放入热水中,利用水中热力,那么皮肤可以更好的吸收盐水的杀毒除菌成分,就可以实现盐水泡脚治疗脚气的功效。

二、盐水泡脚可以清洁脚部因为食盐的杀毒除菌功效使得盐水具有很强的清洁能力,用盐水泡脚就可以清洁脚部。

三、盐水泡脚可以去角质因为食盐有去角质的作用,所以把食盐放入热水中进行泡脚,就可以利用热水中的热力增强去角质的作用。

阅读全文——共3066字

Read more

“正确清洁”-“抗痘”关键

大致痘因素:粉刺、油脂、细菌,加上发炎,使得痘痘在毛孔底层扎根,加上细菌厌氧,好躲在毛孔深处,选用能深入毛孔的洁颜产品,配合调理油脂分泌及抑菌成分,才能真正清洁。

若要有效抗痘,也要配合定期回诊、用药外,在居家护理中持续使用抗痘清洁品,可使抗痘效果加倍!

现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脸上容易长痘痘,根据中医学理,痘痘患者多半属于燥热体质,要依照个人生活习惯,给予调养。

阅读全文——共362字

Read more

抗痘除疤基本法

抗痘最重要也最优先的基本功就是要做好脸部的清洁工作。虽然目前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清洁保养品让人眼花撩乱,让人不知从何选起,其实一般的战痘保养品,大致上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一)减少油脂分泌

脸上油光满面,别人看起来不顺眼,自己也觉得不够舒服,这时候如果能使用含有硫、茶树精油的洗面乳,彻底将油脂洗净,那份清爽不油腻的触感,是炎炎夏日里最大的幸福,不过,这种藉由洗脸、收敛产品来减少脸上多余的油份,并不能根除油脂分泌真正原因,但是却可以预防痘痘的生成。

阅读全文——共441字

Read more

分辨“痘”因

从痘痘的位置,可以简单的分辨“痘”的原因,知己知彼,有效抗痘,让你轻松拥有光滑细致的肌肤。

1.额头长痘: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或是过于劳心伤神、压力大、情绪差,睡眠不足所致。

抗痘守则─早睡早起,多喝开水,让情绪平和、平心静气。

阅读全文——共576字

Read more

可能致癌的食物

咸鱼。咸鱼产生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一个人如果从出生到10岁经常食用咸鱼,将来患鼻咽癌的可能性比不食用咸鱼的人大30-40倍。鱼露、虾酱、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同样含有较多的亚硝酸胺类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烧猪肉等。因含有强致癌物3,4-苯并芘,不宜多食。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亦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阅读全文——共490字

Read more

补阳还五汤方及功用

补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医林改错》剂量为:黄民50~100克,当归10克,赤芍7.5克,地龙5克,川芎7克,桃仁5克,红花5克,同样用于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用药5剂后大有成效。

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所以,又改良为:黄芪500克,当归20克,赤芍20克,地龙25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红花50克,陈皮20克,僵蚕20克,蝉衣5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半夏10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阅读全文——共575字

Read more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大意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大意

經謂︰春傷於風者,乃即病之新感也,即二卷中傷風冒風之証;今謂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氣也。蓋風木之氣,內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氣下陷,日久而成泄瀉。經又云︰邪氣留連,乃為洞泄。

此亦言伏氣為病。可見飧泄洞泄,皆由伏氣使然。然有寒瀉、火瀉、暑瀉、濕瀉、痰瀉、食瀉,雖不因乎伏氣,又不得不並詳之。蓋飧泄則完穀不化,洞泄則 直傾於下;寒瀉則脈遲溺白,腹中綿痛;火瀉則脈數溺赤,痛一陣,瀉一陣;又有煩渴面垢為暑瀉;胸痞不渴為濕瀉;或時瀉,或時不瀉為痰瀉;噯氣作酸,瀉下腐 臭為食瀉。泄瀉之病,盡于斯矣。《靈樞》又云︰春傷於風,夏生後泄腸 。腸 者,古之痢名也。痢有風、寒、熱、濕、噤口、水穀、休息、五色之分,均宜辨治。風痢者,似腸風下血而有痛墜;寒痢者,下稀水而清腥,腹中痛甚;熱痢者,如 魚腦而稠粘,窘迫而痛;濕痢者,色如豆汁,胸悶腹疼;又有下痢不食,或嘔不能食,名噤口痢;糟粕膿血雜下者,名水穀痢;時發時止者,名休息痢;五色膿血相 混而下,名五色痢。痢証多端,治宜分別。複揣夏生後泄腸 之訓,是獨指風痢而言,其餘之痢,在夏為少,在秋為多,而吾醫者,又弗可膠于句下耳。

阅读全文——共13429字

Read more
1 2 3 4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