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3月 2015

耳鳴食療藥膳

一、菊花決明茶     菊花10克,決明子10克,當茶飲。     適用於眩暈耳鳴、風熱頭痛、肝火目赤、等症。

二、天麻菊花湯     取天麻10克,菊花10克,冬瓜皮30克,加水煎湯。每日服1~2次。     清肝聰耳明目,對於肝陽上亢適用。

三、海參粥     水發海參(切碎)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少許蔥薑食鹽調味。     補腎益精,滋陰補血,適用于腎虛陰虧所致的體質脆弱、腰膝酸軟、失眠盜汗等。

阅读全文——共578字

Read more

肺炎的中醫診治與護理

肺炎是指肺實質的急性炎症,以寒戰、高熱、咳嗽、咯痰、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由於肺臟直接與外界相遇,又為血液循環必經的重要器官,容易成為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而發病。

引起肺炎的原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其中以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為主,約占80%以上),其次為病毒、病原體、立克次體、真菌類等。此外,如物理、化學因素及變態反應等都可導致肺炎的發生。

中醫認為肺炎是以肺系為病變中心的外感熱病,屬於中醫的風熱犯肺,痰熱咳嗽範圍。中醫學認為肺炎是以肺系病變為中心的外感熱病,常見的病因有外邪犯肺,痰熱瘀血壅肺,正氣虛弱等幾方面。

阅读全文——共3051字

Read more

咳嗽的臨床診治與體會

咳嗽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多見於外感、哮喘、癆瘵、留飲、肺癰、肺痿、小兒頓咳等多種肺係病證中。咳嗽的病因病機及診治,前人探討很多。《素問‧宣明正氣論》提到:「五氣為病,……肺為咳」《素問‧咳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並提出臟腑表裡相傳和「皆聚於胃,關於肺」等理論,為後世的辨證施治奠定了基礎。筆者在多年臨床中體會到一點治療咳嗽的規律,現略述如下。

機理病因

咳嗽一證,《內經》以五臟命名分類,巢氏《諸病源候論》又有「十咳」之稱,陳無擇又提出「三因論」,眾說紛紜不一,然就其病因而言,則不外乎外感與內傷兩種。

阅读全文——共4948字

Read more

傷風鼻塞之中醫診治與護理要點

傷風鼻塞,俗稱「傷風」或「感冒」,在內、兒科學中都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本病是因外感風邪引起,以鼻塞、打噴嚏、流鼻涕、頭痛、發熱、惡風等為主要症狀的常見外感病,相當於「急性鼻炎」。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春為多。

本病在《內經》最早提及。如《素問‧熱論篇》說:「傷寒……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內,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所述發熱、鼻乾,即傷風鼻塞的早期症狀。漢代張仲景最早制訂本病的內、外治法。如《傷寒論》第12條說:「太陽中風,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所謂「鼻鳴」,即指鼻中窒塞,氣息不利而發出鳴響。

阅读全文——共2959字

Read more

四季藥膳與健康飲食

一、春天氣候溫暖,在臟為肝,其氣升發,藥膳宜平降,不能過於溫燥和發散。

(一)春季飲食

宜食:粳米、糯米、黑米、芝麻、燕麥、蕎麥、水煮花生;雞蛋、瘦豬肉、牛肉、鯉魚、鯽魚、鱸魚、草魚、黃鱔、海蜇、淡菜、海帶;韭菜、玉米、刀豆、黃瓜、南瓜、扁豆、菠菜、小白菜、油菜、青椒、芥菜、金針菜、莧菜、木耳、胡蘿蔔、蘿蔔、芹菜、春筍、茼蒿、茄子、荸薺、蓮耦、芋頭、蘑菇、大蒜、洋蔥、香菜、生薑、蔥;蕃茄、櫻桃、桑椹、柑橘、檸檬、香蕉、生梨、甘蔗、水蜜桃、奇異果、草莓、梅子、枇杷、李子、香蕉、桃子、蓮霧;黨參、西洋參、北黃耆、紅棗、枸杞、桂圓、核桃、栗子、百合、山藥、薏苡仁、蓮子、何首烏、天麻、決明子、菊花。

阅读全文——共2537字

Read more

不孕症之中醫臨床辨證治療經驗談

不孕症的定義:夫妻在有正常性生活,未曾避孕的情況下,一年以上仍無法懷孕。其發生率在美國的一般人口中,有10%有不孕的問題。不孕症發生的原因,依現代醫學上可區分為三大類:一、男性精子問題約佔40%,二、女性卵子問題無排卵性月經約20%-40%,三、女性生殖道問題,包括子宮頸因素約佔5-10%、子宮及子宮內膜因素如黃體期問題約佔3-10%、腹腔(腹膜)因素約佔5-10%、另外,原因不明約10%。

不孕症在中醫臨床上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中醫學稱為「斷緒」、「絕產」、「絕嗣」或「無子」。依中醫學上的論述,導致不孕的原因很多,各家論述不一,現將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阅读全文——共4462字

Read more

中醫對於胃、十二指腸潰瘍之治療與保健

胃或十二指腸粘膜被腐蝕,形成瘡面,就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乃一般所說的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復發率相當高的慢性疾病,雖然不足以致命,但卻會經常困擾病人的生活。它常伴有高機率的合併症,須特別注意。

病因病理

由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原因和症狀差不多,其原因與高級神經活動的關係十分密切。

阅读全文——共3131字

Read more

泄瀉的中醫臨床診治與護理要點

概述

泄瀉又稱為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的質稀薄,嚴重時瀉泄物如水樣為其主要症狀。泄瀉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是感受外邪所引起的泄瀉,則以夏秋季節最多見。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腸炎、腸結核、胃腸功能紊亂症、結腸過敏症等疾病都屬於本症之範圍。

本證《內經》以「泄」稱之。又「濡泄」,「飧泄」,「洞泄」,「注泄」等記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阅读全文——共5012字

Read mor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