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纖維化的病機探討
摘要
中醫對肝纖維化病因病機的認識,眾多醫家各有所重,有的強調“濕熱”、“疫毒”,有的強調“正虛”、“血瘀”,或強調“痰凝”、“肝郁”,或注重濕邪作祟,或注重伏邪致病,或注重毒瘀痰濕等等理論。但很多醫家有一點認識是共同的:本病初期多濕熱蘊結,早中期多氣滯血瘀,中后期多肝腎陰虛,晚期多陽虛水聚。初則氣結在經,久則血瘀入絡。故臨床可見肝郁脾虛,血瘀痰凝,交相互結,形成血氣稽留,虛實夾雜之証。
今后中醫藥在肝纖維化研究中應特別注意:1.理論上,應注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深化對肝纖維化發病的中醫理論的認識和探討,以中醫病機理論為指導確立相應的治療方法,進一步強化基礎理論對臨床實踐的指導;2.實驗中,應探索建立按中醫的“証”分型的動物模型,更深層次的說明肝纖維化形成的機理;3.臨床中,以中醫辨証論治的原則為中心,才能針對本病的不同病因,不同証型,不同階段進行組方遣藥,使能進一步提升中醫藥防治肝纖維化的療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