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3月 2015

傷風鼻塞之中醫診治與護理要點

傷風鼻塞,俗稱「傷風」或「感冒」,在內、兒科學中都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本病是因外感風邪引起,以鼻塞、打噴嚏、流鼻涕、頭痛、發熱、惡風等為主要症狀的常見外感病,相當於「急性鼻炎」。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春為多。

本病在《內經》最早提及。如《素問‧熱論篇》說:「傷寒……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內,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所述發熱、鼻乾,即傷風鼻塞的早期症狀。漢代張仲景最早制訂本病的內、外治法。如《傷寒論》第12條說:「太陽中風,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所謂「鼻鳴」,即指鼻中窒塞,氣息不利而發出鳴響。

阅读全文——共2959字

Read more

四季藥膳與健康飲食

一、春天氣候溫暖,在臟為肝,其氣升發,藥膳宜平降,不能過於溫燥和發散。

(一)春季飲食

宜食:粳米、糯米、黑米、芝麻、燕麥、蕎麥、水煮花生;雞蛋、瘦豬肉、牛肉、鯉魚、鯽魚、鱸魚、草魚、黃鱔、海蜇、淡菜、海帶;韭菜、玉米、刀豆、黃瓜、南瓜、扁豆、菠菜、小白菜、油菜、青椒、芥菜、金針菜、莧菜、木耳、胡蘿蔔、蘿蔔、芹菜、春筍、茼蒿、茄子、荸薺、蓮耦、芋頭、蘑菇、大蒜、洋蔥、香菜、生薑、蔥;蕃茄、櫻桃、桑椹、柑橘、檸檬、香蕉、生梨、甘蔗、水蜜桃、奇異果、草莓、梅子、枇杷、李子、香蕉、桃子、蓮霧;黨參、西洋參、北黃耆、紅棗、枸杞、桂圓、核桃、栗子、百合、山藥、薏苡仁、蓮子、何首烏、天麻、決明子、菊花。

阅读全文——共2537字

Read more

不孕症之中醫臨床辨證治療經驗談

不孕症的定義:夫妻在有正常性生活,未曾避孕的情況下,一年以上仍無法懷孕。其發生率在美國的一般人口中,有10%有不孕的問題。不孕症發生的原因,依現代醫學上可區分為三大類:一、男性精子問題約佔40%,二、女性卵子問題無排卵性月經約20%-40%,三、女性生殖道問題,包括子宮頸因素約佔5-10%、子宮及子宮內膜因素如黃體期問題約佔3-10%、腹腔(腹膜)因素約佔5-10%、另外,原因不明約10%。

不孕症在中醫臨床上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中醫學稱為「斷緒」、「絕產」、「絕嗣」或「無子」。依中醫學上的論述,導致不孕的原因很多,各家論述不一,現將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阅读全文——共4462字

Read more

中醫對於胃、十二指腸潰瘍之治療與保健

胃或十二指腸粘膜被腐蝕,形成瘡面,就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乃一般所說的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復發率相當高的慢性疾病,雖然不足以致命,但卻會經常困擾病人的生活。它常伴有高機率的合併症,須特別注意。

病因病理

由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原因和症狀差不多,其原因與高級神經活動的關係十分密切。

阅读全文——共3131字

Read more

泄瀉的中醫臨床診治與護理要點

概述

泄瀉又稱為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的質稀薄,嚴重時瀉泄物如水樣為其主要症狀。泄瀉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是感受外邪所引起的泄瀉,則以夏秋季節最多見。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腸炎、腸結核、胃腸功能紊亂症、結腸過敏症等疾病都屬於本症之範圍。

本證《內經》以「泄」稱之。又「濡泄」,「飧泄」,「洞泄」,「注泄」等記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阅读全文——共5012字

Read more

腹痛的中醫臨床辨證論治與護理要點

概述

腹痛是泛指胃脘以下,恥骨以上範圍內發生的疼痛而言。腹痛的發病無明顯的季節、性別、年齡差異,在內、婦、兒科、外科等領域的急、慢性疾病都能引起,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之一。

因腹內有許多臟腑,並為手足三陰、足少陽,足陽明、衝、任、帶等經脈循行之處,故有關臟腑、經脈的病變均可導致腹痛。腹痛的致病原因很多,本內容主要討論由外感六淫之邪、內傷精神情志、飲食損傷及腹部損傷等因素,導致腹部經脈、臟腑的氣血阻滯、氣血虧虛、及經脈失於溫養而引起的內科常見的腹痛。

阅读全文——共5460字

Read more

红花新用

红花为菊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主产于新疆、河南、河北、浙江、四川、云南、山东等地,近年来尤以新疆所产质量最佳、产量最大。夏季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又称红蓝花、草红花。晋代张华着《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物产之一。早期红花是用于染料的,后来才用于医药。

东汉著名的医药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妇人杂病篇”中载有红蓝花酒,主治:“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是红花用于治病的最早记载。

红花之名则始见于宋代《本草图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红花的主治功能有详细的记载。中医认为,红花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瘫、斑疹等,为行血和血之要药。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陈嘉谟《本草蒙筌》载:“多用则破血通经,酒煮方妙;少用则入心养血,水煎却宜。”故临床上凡因瘀滞所致血气不和,经络不利诸证,皆可应用。

阅读全文——共1256字

Read more

生姜食疗功效

研究证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粗纤维素及钙、铁、磷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可调味添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配菜,可做腥味较强的鱼肉之调配菜,可生食、熟食,可腌渍、盐渍、醋渍,可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姜干,可提炼制作香料的原料。

生姜甘辛而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之功效,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帮助消化。鲜姜可用于“风寒邪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止气、止呕、祛痰下气”。干姜适于“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消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民间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许多用生姜治病的验方,而且具有良好疗效。

阅读全文——共1413字

Read more
1 78 79 80 81 82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