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3月 2015

浅谈脾虚

-脾是干什么的?脾不适的症状分类

【脾热】指脾受热邪或过食燥热食物所引起的热証。主要症状有唇红、咽乾、心烦、腹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等。

【脾气虚】指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易胀,伴有眩晕,倦怠,面色萎黄等气虚症状。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痢疾,贫血等。

阅读全文——共1840字

Read more

古今醫案按卷十一

卷十一 幼科

胎毒

東垣云。李和叔中年得一子。至一歲。身生紅絲瘤。不救。後四子至三歲。皆病瘤而死問何緣至此。翌日思之。謂曰。汝乃腎中伏火。精中多有紅絲。以氣相 傳。故生子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汝試觀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腎丸數服。以瀉腎中火邪。補真陰不足。忌酒肉辛熱之物。其妻以六味地黃丸養其陰血。受胎五月 之後。以黃芩白朮作散服。後生子。前証不作。

阅读全文——共5423字

Read more

古今醫案按卷九

卷九

女科

葉杏林指掌賦曰。醫學之傳。首自黃農。女科之始,則由扁鵲。邯鄲為帶下之醫。史遷所載。產寶著愈風之散。華佗所傳。病機不等。巢元方之立論最詳。精 血攸關。褚侍中之遺書甚善。熱入血室。臟燥悲傷。胃氣下泄而陰吹。非張長沙孰能辨此。三十六病。轉女為男巧奪造化之樞機。舍孫真人其誰與歸。唐白敏中。訪 昝殷備集驗方三百七十八首而為產寶宋郭稽中。補濮陽李師聖產論二十一篇以為產方。作大全陳自明之勛最。補醫按薛立齋之功多。高賓刻便產須知。杜 著產育寶慶。朱丹溪之百問可傳。陳無擇之三因宜讀。搜羅眾善。王宇泰之女科準繩。分晰群方。武叔卿之濟陰綱目。議論具備於經綸。方法謹承夫家秘東垣河間。 各有名言。春甫養葵。亦多妙義。諸書悉當誦習。臨証自探淵微。學問思辨。不辭人十而己千。補瀉寒溫。可即一隅而反四。功行滿則青城有望。怠惰久則白首無 成。

阅读全文——共29776字

Read more

古今醫案按卷八

卷八

黃膽

東垣治一人。年六十二。素有脾胃虛損病。目疾時作。身面目睛俱黃。小便或黃或白。大便不調。飲食減少。氣短上氣。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至六月中。目 疾複作。醫以瀉肝散下數行。而前疾增劇。李謂大黃、牽牛。雖除濕熱而不能走經絡。下咽。不入肝經。先入胃中。大黃苦寒。重虛其胃。牽牛其味至辛。能瀉氣。 重虛肺本。嗽大作。蓋標實不去。本愈虛甚。加之適當暑雨之際。素有黃証之人。所以增劇也。此當於脾胃肺之本臟。瀉外經中之濕熱。製清神益氣湯主之。茯苓、 升麻各二分。澤瀉、蒼朮、防風各三分。生薑四分。此藥能走經。除濕熱而不守。故不瀉本臟。補肺與脾胃本臟中氣之虛弱。青皮一分。橘皮、生甘草、白芍藥、白 朮各二分。人參五分。此藥皆能守本而不走經。不走經者。不滋經絡中邪守者。能補臟之元氣。黃柏一分。麥冬二分。人參二分。五味子三分。此藥去時令浮熱濕 蒸。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火熾之極。金伏之際。而寒水絕體於此時也。故急救以生脈散。除其濕熱以惡其太甚。肺欲收。心苦緩。 皆酸以收之。心火盛,則甘以瀉之。故人參之甘。佐以五味子之酸。孫思邈云。夏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是也。麥門冬之微苦寒。能滋水之源于金之位。而清肅 肺氣。又能除火刑金之嗽。而斂其痰邪。複微加黃柏之苦寒。以為守位。滋水之流。以鎮墜其浮氣。而除兩足之痿弱也。

阅读全文——共27854字

Read more

古今醫案按卷七

卷七

頭痛

羅謙甫治柏參謀。六十一歲。初患頭昏悶微痛。醫作傷寒治。汗後其痛彌篤。再汗之。不堪其痛矣。易醫用藥。大都相近。甚至痛不能臥。且惡風寒。不喜飲 食。羅診之。六脈弦細而微。氣短促。懶言語。內經云。春氣者。病在頭。今年高氣弱。清氣不能上升頭面。故昏悶耳。且此証本無表邪。汗之過多,則清陽之氣愈 虧。不能上榮。亦不得外固。所以頭痛楚而惡風寒。氣短弱而憎飲食。以黃 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炙甘草七分。白朮、陳皮、歸芍各五分。升、柴各三分。細辛、川芎、蔓荊子各二分。名之曰順氣和中湯。食後進之。一飲而病減。再飲而病 卻。

阅读全文——共33003字

Read more

古今醫案按卷四

卷四

虛損

羅謙甫治建康道周卿子。年二十三。至元戊寅春間。病發熱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臥盜汗。大便溏多。腸鳴。不思飲食。舌不知味。懶言。時來時去。約半 載余。羅診脈浮數按之無力。正應浮脈歌云。臟中積冷營中熱。欲得生津要補虛。先灸中脘。乃胃之紀也。使引清氣上行。肥腠理。又灸氣海。使生發元氣。滋榮百 脈。長養肌肉。又灸三裡。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氣。撤上熱使下於陰分。以甘寒之劑瀉火熱。佐以甘溫養其中氣。又食粳米羊肉之類。固其胃氣。戒以慎言語。節飲 食。懲忿窒欲。病日減。數月後。氣得平複。逮二年肥甚倍常。或曰。世醫治虛勞病。多用苦寒之劑。君用甘寒。羊肉助發熱。人皆忌之。而君反令食。何也?羅 曰。內經云。火位之主。其瀉以甘。藏氣法時論云。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以甘瀉之。瀉熱補氣。非甘寒不可。若以苦寒瀉其土。使脾土愈虛。火邪愈甚矣。

阅读全文——共28620字

Read more

古今醫案按卷三

卷三

張戴人曰。嘗觀刺瘧論。心欲試之。會陳下有病瘧二年不愈者。屢服溫熱之劑。漸至衰羸。命予治之。予見其羸。亦不敢便投寒涼藥。乃取內經刺瘧論詳之。 曰。諸瘧不已。刺十指間出血。正當發時。予刺其十指出血。血止而寒熱立止。咸駭其神。又云。一書生病瘧。間日一作。將秋試。及試之日。乃瘧之期。書生憂 甚。誤以蔥蜜合食。大吐涎數升。瘀血宿食皆盡。同室驚畏。至來日入院。瘧亦不發。蓋偶得吐法耳。

阅读全文——共29278字

Read more
1 79 80 81 82 83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