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3月 2015

古今醫案按卷二

卷二

溫熱病

朱氏全生集曰。自霜降後至春分前。天令嚴寒。水冰地凍。其殺屬之氣。人觸犯之。即時病者。為正傷寒。若雖冬月而天令溫暖。感之則為冬溫。如至春分節 後。天令溫暖。感之而病者。為溫病。若雖至春分而天令尚寒。人有感寒而病者。亦傷寒也。若夏至後。天道壯熱。人感邪而病。其脈洪大。為熱病。若四五六七八 月之間。天道忽有暴寒。人感之而為病者。乃時行寒疫也。若四時天令不正。感而為病。長幼相似。複能傳染者。此名時氣。即時疫也。非傷寒比也。又云。冬時感 受寒邪而不即病。伏於身中。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熱病。夫溫熱二病。乃冬月伏寒之所變。既變之後。不得複言寒矣。此外又有風溫、濕溫。一皆發熱。狀類傷 寒。故醫家通以傷寒稱之。其通稱傷寒者。因發熱傳變。皆相類也。至於用藥,則不同矣。此數種乃仲景所未論。又在痙濕 三項之外。必須辨之。

阅读全文——共29212字

Read more

時病論附論

治時病常變須會通論

拙著已告竣矣﹗首先論証,其次立法,其次成方,又其次治案,醫者能於此熟玩,自然融會貫通。弗執定某証之常,必施某法,某証之變,必施某法,臨証時 隨機活法可也。姑先論其常而通其用,如初起因於風者,宜以解肌散表法;因於寒者,宜以辛溫解表法;因於暑者,宜以清涼滌暑法;因於濕者,宜以增損胃苓法; 因於燥者,宜以苦溫平燥法;因於火者,宜以清涼透邪法。此皆言初患六氣之常証,通用之定法也。至於反常之變証,不定之活法,則又不可不知。如春溫條中,有 舌絳齒燥,譫語神昏,手足螈 ,昏憒不語之變;濕溫條中,有或笑或痙,撮空理線,舌苔黃刺,或轉焦黑之變。然而亦非一定之變也,須知春溫亦有濕溫之變証,濕溫亦有春溫之變証,論中不能 印定,須活法而通治之。此又不特春溫、濕溫可以會通,而暑溫、冬溫,以及諸病,皆有等証之變,悉可以通治之。又如諸病,見有舌絳齒燥,熱傷於陰者,清熱保 津法可通用之。譫語神昏,熱亂神明者,祛熱宣竅法可通用之。手足螈 ,熱極生風者,清離定巽法可通用之。昏憒不語,痰襲心包者,宣竅導痰法可通用之。及至發笑之証,皆由邪襲於心;發痙之証,皆系風乘虛入;或至撮空理線,循 衣摸床等証,皆當審其虛實,通其活法,則不但治時病可以融會,即治雜病亦有貫通之妙耳。

阅读全文——共9335字

Read more

冬傷於寒大意

冬傷於寒大意

經曰︰冬傷於寒。謂交立冬之後,寒氣傷人。其能固密者,何傷之有?一有不謹,則寒遂傷於寒水之經,即病寒熱無汗,脈來浮緊,名曰傷寒是也。一交春 令,便不可以傷寒名之。然冬令受寒,有淺深之別焉,深者為中,淺者為冒。蓋中寒者,寒邪直中於三陰之裡,故有吐瀉腹痛,急宜熱劑祛寒。冒寒者,寒邪冒于軀 殼之外,則有寒熱身疼,不難一汗而愈。傷寒、中寒、冒寒,略述其概。猶有冬溫之証,不可不詳。冬溫者,冬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人感之而即病者是 也。宜用辛涼之法,慎勿誤用麻、桂、青龍,若誤用之,必變証百出矣。此四者,乃冬時即病之新感也,倘受微寒微溫之氣,當時未發,必待來春而發者,便是伏氣 之病,須別諸溫而治之。

阅读全文——共4745字

Read more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大意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大意

考六氣之中,濕氣在乎秋令。故經謂“秋傷於濕”。濕土之氣,內應乎脾,脾土受濕,不司運化,內濕釀成痰飲,上襲於肺,遂為咳嗽病矣。夫六氣之邪,皆 能令人咳嗽,又不獨乎濕也。斯言濕者,是為伏氣咳嗽,有西昌喻嘉言先生疑濕字之訛,改作秋傷於燥,發明秋燥之論,雖有悖經之罪,然亦因乎六氣起見也。蓋 《內經》論濕,殆在乎立秋、處暑、白露濕土主氣之時;喻氏論燥,殆在乎秋分、寒露、霜降燥金主氣之候。據愚意更有界限分焉︰竊謂秋初傷濕不即發者,濕氣內 釀成痰,痰襲於肺而作嗽,名曰痰嗽,治宜理脾為主,滲濕為佐。如秋末傷燥,不即發者,燥氣內侵乎肺,肺失清降而作咳,名曰乾咳,治宜理肺為主,潤燥為佐。 總之不越兩太陰之治也。斯言傷濕傷燥而咳嗽者,皆由秋令之伏氣而發於冬。其即發者,仍歸傷濕秋燥門中治之。

阅读全文——共3864字

Read more

秋傷於濕大意

秋傷於濕大意

土寄於四季之末,四時皆有濕氣,何獨經謂“秋傷於濕”乎?蓋一歲之六氣者,風、君、相、濕、燥、寒也。推四之氣。大暑至白露,正值濕土司權,是故謂 之“秋傷於濕”。鞠通先生列濕溫於夏末秋初,誠有高見。豐謂因濕為病者有六︰一曰傷濕,一曰中濕,一曰冒濕,一曰濕熱,一曰寒濕,一曰濕溫。蓋傷濕者,有 表裡之分焉︰在表由於居濕涉水,雨露沾衣,從外而受者也。在裡由於喜飲茶酒,多食瓜果,從內而生者也。中濕者,卒然昏倒,頗與中風相似。冒濕者,因冒早晨 霧露,或冒雲瘴山嵐。濕熱者,夏末秋初感受為多,他時為少。寒濕者,先傷於濕,後傷生冷。濕溫者,濕釀成溫,溫未化熱,最難速愈,非寒濕之証,辛散可化, 濕熱之証,清利可平之比也。此六者,皆濕邪之為病耳。喻嘉言先生又謂秋傷於燥,發出秋燥之論。其說未嘗有謬。據按六氣而論,其實濕氣在於秋分之前,燥氣在 於秋分之後,理固然矣。姑附秋燥一條,以備參考。

阅读全文——共7963字

Read more

夏傷於暑秋必瘧大意

夏傷於暑秋必瘧大意

經云︰夏傷於暑,秋必 瘧。謂夏令傷於暑邪、甚者即患暑病,微者則舍於營,複感秋氣涼風,與衛並居,則暑與風涼合邪,遂成 瘧矣。景岳云︰ 者皆也,總瘧之稱也;瘧者虐也,凌虐之義也。瘧之為病,非止一端,當分晰而冶之。考古有暑瘧、風瘧、寒瘧、濕瘧、溫瘧、瘴瘧、癉瘧、牝瘧、痰瘧、食瘧、疫 瘧、鬼瘧、虛瘧、勞瘧、瘧母、三日瘧之名,臨証之時,不可不辨治也。暑瘧者,惡寒壯熱,煩渴引飲也。風瘧者,寒少熱多,頭疼自汗也。寒瘧者,寒長熱短,頭 疼無汗也。濕瘧者,寒重熱輕,一身盡痛也。溫瘧則先熱後寒,因於冬令伏氣。瘴瘧則發時昏悶,因感山嵐瘴氣。癉瘧則獨熱天寒。牝瘧則寒多熱少。

阅读全文——共14807字

Read more

夏傷於暑大意

夏傷於暑大意

夏傷於暑者,謂季夏、小暑、大暑之令,傷於暑也。其時天暑地熱,人在其中,感之皆稱暑病。夫暑邪襲人,有傷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風、暑溫、暑 咳、暑瘵之異。傷暑者,靜而得之為傷陰暑,動而得之為傷陽暑。冒暑者,較傷暑為輕,不過邪冒肌表而已。中暑者,即中 也,忽然卒倒,如中風狀。暑風者,須臾昏倒,手足遂抽。暑溫者,較陽暑略為輕可。暑咳者,暑熱襲肺而咳逆。暑瘵者,暑熱劫絡而吐血。又有霍亂之証,因暑氣 夾風、寒、濕、食擾亂於中。痧氣之証,因南方體弱,偶犯沙穢之氣。穢濁之証,因暑氣夾穢而襲人,即俗稱為齷齪也。此皆季夏由暑氣所傷之証也。更有春末夏初 之疰夏,孟夏之熱病,仲夏之霉濕,亦當論治。蓋疰夏者,因時令之火為病。熱病者,因冬時之伏氣為病。霉濕者,入霉之後,梅雨淫淋,感其雨濕之氣為病。斯三 者,附論于茲,則夏令之病,皆全備矣。

阅读全文——共11957字

Read more

盐水泡脚治百病

一、盐水泡脚可以治脚气盐水泡脚治脚气,这是因为食盐有很好的杀毒除菌功效,而把食盐放入热水中,利用水中热力,那么皮肤可以更好的吸收盐水的杀毒除菌成分,就可以实现盐水泡脚治疗脚气的功效。

二、盐水泡脚可以清洁脚部因为食盐的杀毒除菌功效使得盐水具有很强的清洁能力,用盐水泡脚就可以清洁脚部。

三、盐水泡脚可以去角质因为食盐有去角质的作用,所以把食盐放入热水中进行泡脚,就可以利用热水中的热力增强去角质的作用。

阅读全文——共3066字

Read more

“正确清洁”-“抗痘”关键

大致痘因素:粉刺、油脂、细菌,加上发炎,使得痘痘在毛孔底层扎根,加上细菌厌氧,好躲在毛孔深处,选用能深入毛孔的洁颜产品,配合调理油脂分泌及抑菌成分,才能真正清洁。

若要有效抗痘,也要配合定期回诊、用药外,在居家护理中持续使用抗痘清洁品,可使抗痘效果加倍!

现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脸上容易长痘痘,根据中医学理,痘痘患者多半属于燥热体质,要依照个人生活习惯,给予调养。

阅读全文——共362字

Read more
1 80 81 82 83 8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