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5月 2015

癌的簡介

「癌」原文Cancer,本來的意義,是指螃蟹橫行,即是不遵循一定的軌跡,不沿一定的路徑向前進行的意思。

人體是「設計」得非常緊密有次序的組織。每一器官中的組織應該如何排 列,細胞的大小和順序,都有一定規範。每一種器官的功能與另二個器官的關 係,也都有一定的規則。

一個細胞什麼時候應該出生,生長到什麼時候應該停止,分化到什麼時候便算成熟,也都有一定的限制。這種細胞和組織生長分化所遵循的一定的程序 ,稱為生長的法則。正常時沒有一個細胞是不受這個生長法則所管制的,也沒 有一種組織會越出這個生長法則的範圍。

阅读全文——共7398字

Read more

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研究

中醫基礎理論 第75講 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研究

現在上課。接著往下討論有關問題。有的同學提出來,結合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成果,最近這幾年提出了一個微觀辨證問題。辨證論治,前面講過,中醫 傳統的辨證論治,現在提出微觀辨證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咱們湖南的郭老,郭振球老師提出來的。建立微觀辨證這個概念,怎麼看?我認為,將來的發 展趨向,既有宏觀的辨證,按照中醫傳統的辨證的規律,我們經過證候規範化以後,使我們的概念更明晰,對證候的診斷標準更規範,建立自己的評價體系、標準。 這也是當代中醫藥研究,至少是“十五”期間的一個重大攻關課題。現在全國範圍內正在做這項工作,這也需要一個過程。現在,採用臨床流行病學的方法,和咱們 中醫基礎學結合起來,正在做。是九五末期開始的,十五期間一個重大課題。至少第一關,證候的標準,中醫的描述,傳統的辦法把它說清楚,這是一。那麼,由於 人們從證候入手探討和現代醫學某些學說的相關性,做了好多工作。那麼最終能否探討清楚,微觀辨證也是我們的研究方向,我同意這個說法。但是,我覺得現在, 沒有任何一個指標能為我們中醫確定某一個證。別說是特異,就是相關,按照相關性多因素分析,就是相關性高一點的結論也未得不出來,這是非常艱難的一個過 程。

阅读全文——共7742字

Read more

中醫基礎理論 – 問題解答

中醫基礎理論 第74講 問題解答

上一節,就如何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學的哲學,氣、陰陽、五行的問題,簡單地作了介紹。給同學們提出問題,從總的方面,用什麼思路,怎樣去思考這個問題作了一個初步的探討,供同學們來參考。

下面就邪正之間的關係,有同學提出來怎樣來體現這個(關係)?我講邪正之間的關係,在病理情況下,講的邪正之間的關係,是通過虛實來反映,它貫穿於疾病過程的始終,也貫穿在辨證論治和治療思想的過程之中。那麼體會到了,

阅读全文——共10730字

Read more

如何學好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 第73講 如何學好中醫基礎理論

這是本門課程最後一個單元,在前面系統講述了這門課程的基本內容之後,我們回過頭來:講一講作為本科學生如何來學習《中醫基礎理論》這門課程?最 終,學習之後,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在這個基礎之上,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碰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在這裡面,再作一次解釋,提供一個思 路和方法。至於在講述過程中曾經提到某一個問題,有多種學術觀點、有多種學說,作為本科教學,只提供一個目前學術界共識的一個學說,其餘的一律不要求,僅 供同學們今後學習的時候去思考、去探索。

阅读全文——共12977字

Read more

治則(三):調和氣血、調整臟腑、三因制宜

中醫基礎理論 第72講 治則(三):調和氣血、調整臟腑、三因制宜

上一節,我們講了正治與反治、調整陰陽。接著,我們講第五個原則——調和氣血。從氣血基本病理機制、氣血失調這個角度看,氣血失調以後,調整氣血的 原則是什麼呢?第一講氣病的治療原則。我們在病機中講過氣虛、氣滯、氣陷、氣逆、氣脫、氣閉。我們前面講過正治,逆其證候性質而治。虛者補之、滯者疏之、 陷者升之、逆者降之、脫者固之、閉者開之。至於這個原則,具體還有好多處理方法,將來同學們在《方劑學》和《中藥學》以及在臨床課進一步學習。這些就是逆 其證的性質而治,都屬於正治。第二、血病的治療原則,我們講過基本病理機制:虛、脫、瘀、寒、熱、出血。它的原則:虛者補之,脫者固之、血脫就固脫,瘀者 行之,活血化瘀,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同樣是逆其證候性質而治。特殊提到的出血,止之。止血,中醫學有一條原則,習慣上叫“見血休治血”。這句話什麼意思 呢?是要根據辨證論治,確定出血的陰陽寒熱虛實而治,而不是一味地單純止血。將來同學們在學習出血性疾患的時候,要進一步來學習出血性疾病的治療規律。特 別是注意止血,正確地把握應用止血的藥物、止血的方法。這是單純氣病、單純血病。一般情況下,都是氣血同病。氣血同病怎麼治療呢?

阅读全文——共9943字

Read more

治則(二):正治、反治

中醫基礎理論 第71講 治則(二):正治、反治

上一節我們講了標本的含義和處理標本的方式,講了第一個急則治標。急則治標第一種條件是當標病危及生命的時候,不論本為何,先治標,而後治本,即急 則治其標。另外一種情況,卒病或者原(來)有疾病,突然得了新病。比如,平時這個人陽氣很虛,脾腎陽虛而腹瀉,突然得了感冒。在這種情況下,感冒急,為了 防止這個外感風寒病邪入裡,可以首先祛除風寒,治療表證,這也叫急則治其標。那麼先病為本,後病為標,急則治標。第二叫緩則治本,是指病情緩和,針對病之 根本而治,稱之為緩則治本。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在疾病過程中,這是最一般的,病情允許,疾病的狀態允許醫生去求本,而來治本。在這種情況下,叫做什麼呢? 緩則治其本。在臨床治療過程當中,你們在將來學習臨床醫學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樣的。急則治其標,僅僅是權衡之計,臨時的,最終我們講治病求本 的定義的時候講就是針對疾病的根本而治。那麼緩則治其本,這是第二。第三、標本兼治。標本兼治是標病和本病都重,在這種情況下,兩者同時兼顧,可以出現標 本俱急,也可以出現標本俱緩。總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時來考慮,病的先後也要同時考慮,就是同時來進行處理。這種情況也是在臨床最多用的。剛才我們舉 肝硬化那個例子,肝硬化腹水。那麼標病急,水;正虛也急。一種處理方法,先治水後治標,先治水的問題,後來扶正。也可以處理過程當中,先扶正,為逐水、化 瘀,給攻伐的方法提供個條件。我們從標本來看,如果站在正虛,機體陰陽氣血極度之虛,導致氣滯血瘀水停。氣滯、血瘀、水停為標,機體的肝脾腎功能陰陽失調 為本。

阅读全文——共9952字

Read more

預防與治則(一):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中醫基礎理論 第70講 預防與治則(一):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第二節 預防

下面我們講第二節——預防。中醫學的預防醫學思想是非常科學的,也是非常先進的。首先講預防的基本概念。什麼叫預防?預防是指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 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防範于未然,把這個叫做預防。孫思邈在《千金方》裏明確提出來中醫學的三級預防思想,他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 醫,醫已病之病”。孫思邈把預防概括為:未病、欲病、已病三類,這個思想和現代預防醫學三級預防的觀點是一致的。高明的醫生是治未病;差一點(的醫生)治 有病的,就是剛剛得病,他還行,早期就發現了,病之初就可以治療;最次的醫生才治真正已經得病那個病。體現了《內經》“治未病”的思想。第二個問題講講中 醫學的預防觀念,是中醫學的預防醫學思想,也是中醫學的優勢和特色之一,概括為三個字,叫“治未病”。

阅读全文——共11306字

Read more

疾病的傳變(二):形式(二)、影響因素

中醫基礎理論 第68講 疾病的傳變(二):形式(二)、影響因素

上一節我們講了病位的傳變,講到外感疾病的一般傳變規律,講授了六經傳變和衛氣營血傳變以及三焦傳變,那麼內傷疾病按照什麼傳變規律傳變呢? 下面我們講內傷雜病的傳變。中醫學把內傷疾病與外感病相對,稱為雜病,簡稱內傷和外感,內傷疾病又稱為雜病。那麼內傷疾病的傳變規律,由於臟腑和經絡,講 十二經脈的時候講屬腑絡臟,屬臟絡腑,那就是說臟腑系統和經絡系統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所以內傷疾病傳變主要是指臟腑經絡的傳 變。

阅读全文——共8953字

Read more

疾病的傳變

中醫基礎理論 第67講

第67 講 疾病的傳變(一):概念、形式(一) 同學們好,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病機裡面的臟腑病機,以臟腑病機為重點,講臟腑氣血陰陽失調以後,它產生的基本病理變化。那麼病理變化是指在病因 作用下機體氣血陰陽失調以後所發生的變化,因此疾病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由於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的統一的有機整體,所以在病因作用下,一旦機體發生了 病理改變,它就有一個傳移和變化的規律,就是它的動態變化有什麼規律呢?把這種規律,中醫學經過長期的總結歸納,最後提升為理論,形成一個中醫學的疾病的 傳變理論。所以第五節,我們講疾病的傳變。這種理論肇始於《內經》,經過歷代醫家的發展,逐漸地系統起來、完善起來,它是中醫病機學裡面的重要組成部分。

阅读全文——共10884字

Read more
1 6 7 8 9 10 24